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 2:1-3
信息分享:
福音工作其實就是生命的工作,希望大家不要被現今傳福音的方式改變了這個想法,生命的工作需要人傳遞,不是方法,不是形式。這生命傳遞是首先你的生命要被神改變,你才能做這傳遞福音的工作。保羅提醒提摩太:「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保羅要提摩太知福音的工作不是單用口傳,要在生命裡紥穩,才有經歷,才有改變,才能承擔福音的工作。
今天我們為何要辛苦努力面對自己的生命,改變我們的生命?為要預備被神使用,所以保羅曾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我們需要自潔,為要成為神貴重的器皿,被神使用,預備這麼久無非為被使用的一刻。
今天我們在神面前有這恩典,在神的話語上不斷紥根,其實神在預備我們的生命去承擔更多的生命。所以不要停留,每天坐著聽便算,你需要預備做福音傳遞的工作。保羅也提醒提摩太做傳福音的工作,他要保持純潔單一的心,因為面對生命就要將生命放在人前,教導別人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教導別人。做這工作若帶著任何動機,帶著任何意念,就無法教導別人,無法傳遞生命。
保羅甚至要提醒提摩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這工作是非常艱難,沒有任何利益,沒有任何好處,只有默默的付出。因為福音的工作不可以帶著任何動機和目的,你必須忠心完成,這才能影響無數人的生命。
保羅更教導提摩太要將他所教訓提摩太的真理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你留意到保羅花了很多時間在提摩太身上,為何呢?因為提摩太是能忠心教導別人的人,忠心用他的生命去見證真理。神不斷揀選這樣的人去傳遞福音的信息,因此你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可被教導的人,並且成為一個教導別人的人。
你不是聽了便算,真理入了你的心,你的生命有轉化,你就要傳遞這轉化給別人,讓人知道真理如何在你生命中作出這更新和轉化,這就是忠心教導別人,你不單要認識神的話語,你還要將你的生命經歷真理的過程向人見證,向人教導。你成為這樣的人之後,你又要去尋找一些同樣願意受教,又願意教導別人的人,才能將真理慢慢傳開。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輕看自己,神讓你在這位置接受這些訓練,神其實要用你,也不要小看自己認為所懂得有限、所知有限、所經歷有限,神要使用一個人不在於你所知有多少,只在於你肯聽命被祂使用。可能神感動你說了一句話,這就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可能神感動你讀了一節聖經,然後你分享了這節聖經,你就祝福了別人的生命。
作為一個福音工作的傳遞者,不在於你一定要知很多才能做,其實在於你是否經驗到純正的道理。當你真的經歷神,然後你要傳遞這純正的道理、傳遞神的心意。盼望大家隨時作出準備,神要用你。你不知神什麼時候用你,不知何時要發出一句安慰的話,一句責備的話,一句提醒的話,你不知。但你要順服聖靈的引導,隨時作出準備,使福音能傳開。
我相信到今天耶穌的模式仍沒有改變,福音是需要用生命傳遞,福音是需要你為主作見證,這福音才能產生大能,影響無數人的生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被神大大使用。
禱告:
「神阿!感謝祢!叫我們在這福音工作上有份,不是我們有什麼比人強,因為祢使用每一個願意受教的人,每一個願意謙卑願意教導別人的人。神阿!求祢祝福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能被你使用,成為更多人的祝福。主阿!也幫助我們在真理上剛強起來,讓我們的生命不要屈服在很多的罪惡裡,讓我們的生命有力量去戰勝罪惡,使我們的心能完全歸向祢,祢能使用我們,成為祢的精兵,為祢作見證,求祢與我們同在,祝福我們。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但願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 15:1-6
信息分享:
一個屬神的羣體和一個不屬神的羣體最大的分別在那兒呢?世上都有很多興趣相同的羣體,他們都有同一目標,喜歡攝影的一起攝影,喜歡種花的一起種花,但除了相同的興趣以外,其他事他們不能交流。一個屬神的羣體最重要不是興趣的交流,如果你參加這羣體是為了興趣的交流,你只會與一些有相同興趣,能交談的人一起。
但一個屬神的羣體最重要是生命的交流,生命的交流和興趣的交流很不同,因為生命的交流當中有很多種不同的生命,有些是接近你喜歡的生命,有些是你不喜歡的生命。那麼我們在一起為了什麼?不知大家有否想過這羣體最終要成為什麼?最終要成為一個心,這個心要怎樣結連呢?這個心要與神同一個心,當每個心都與神同一個心的時候,人與人就可同一個心,同一個生命。達致同一個心、同一個生命的時候,才能提出同心。
我們為何覺得合一是那麼艱難?因為不是達致一個心的時候,生命無法合一。保羅在此指出,要達致合一,要達致一個心,除非每個人都要效法基督。如果在這羣體裡面你部分效法基督,部分不效法基督,你就很難融入這羣體。每個人都要完全效法基督,這羣體才能繼續向前行,這羣體才能發揮同心的力量。
那麼要效法基督什麼?保羅在此特別針對彼此間的生命狀態,就是接受一些你不喜歡的人,不求自己的喜悅,你學會不求自己的喜悅,才有資格開始說彼此同心。因為基督來到世間就是為了一些祂不喜悅的人,耶穌來了並不是親近那些祂喜歡的人,你看看門徒中有多少個是祂喜愛的,好像最好的最後不認祂。其實在人的罪性裡,沒有人是可愛的。
最近我在自我反省時,裡面有個強烈的感受,裡面的自己並不可愛,甚至有時會嫌棄自己,為何會如此?生命為何仍有這麼多軟弱?生命為何仍有這麼多黑暗?正因自己裡面有這些軟弱、黑暗,叫我能體諒別人的生命同樣有軟弱、有黑暗。當我體會到別人的軟弱和黑暗時,我知道我沒有能力去承擔別人的生命,自己的也承擔不來,何況別人的?我就回到神面前,求祂承擔我們的生命。
此處記載了一句很特別的話,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原來人辱罵你的說話不是落在你身上,而是落在耶穌身上,耶穌已為你承擔了所有罪帶來的傷痛。當你看到人對你的辱罵都落在神的身上,你就曉得神的愛,神的忍耐是何等大。看耶穌在十字架,聖經記載因祂受的鞭傷,你們就得醫治。
你若不明白,你會不斷為你所受的難過,但請你看清楚,你所受的一切原來耶穌已為你承受了,因此從今以後你可以得到醫治。你不再需要為你經驗過的難過,因為基督已為你承受了,侮辱過你的,耶穌已為你承受了這一切侮辱,當你明白這點時,基督已為你承擔了生命。
因為這緣故當你效法基督,就用同一個心去承擔有軟弱的肢體,當他辱罵你時,記著基督已為你承擔了,當他向你發脾氣時,記著基督已為你承擔了,你只需用忍耐,用神的接納,去繼續挽回,建立對方的生命,就能真正做到一心。當我們能做到在神裡一心,就是我們有神生命的時候,沒有別的動機,沒有別的目的,只有這心,我相信這刻神與我們同在,聖靈能自由運行在我們中間,發揮最大的力量見證祂。
我很期待在這世代有真正靈性復興的開始,你看屬靈復興的工作,聖靈大大興旺人心的工作,似乎只能在歷史中才找到。我們要求神,當我們一心時,聖靈要大大工作。要記著約翰衛斯理跪下禱告求復興時開始只有四個弟兄,神就使用這四個人大大復興當時的年代和教會,所以不要輕看才幾個人,只要彼此同心,聖靈就能大大使用我們,我們不袛四個人,求神幫助首先建立我們的生命,彼此同心,聖靈就要復興這年代。
禱告:
「主阿!感謝祢!因為祢已得勝,祢在人的軟弱和罪惡上已得勝,祢甚至在死亡上已得勝,因此我相信祢有能力復興人的生命,祢有能力復興祢的子民。主阿!求祢在這年代,在祢在回來之前,復興屬祢的人,讓每一個人都一心與祢連繫,使祢的教會真真正正成為無暇庛的教會,能為祢作見證,為祢作鹽,為祢作光。主阿!赦免我們裡面尚有很多的情慾,尚有很多自私,尚有很多貪婪。主阿!求祢赦免我們,復興我們的生命,巴不得香港的復興,世界的復興是由我們的生命開始,求祢祝福我們。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 1:19-21
信息分享: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時不是事情做得對就好,更重要是相處時的態度。態度顯示了人內心的狀態,一個人心裡寛容,他對人的態度也是寛容;一個人心裡憤怒,他對人的態度也很容易憤怒。所以弟兄姊妹同工,彼此要很認真在神面前處理自己內心的狀態。發怒是人其中一個正常有的情緒,故此聖經並沒有禁止人發怒。
發怒卻是我們需要處理內心的狀態,雅各在此教導我們慢慢地動怒,不要一瞬間將所有怒氣的情緒爆發出來,慢慢是經過一個沈澱過程,你的怒氣釋放出來是正常的;但一個爆發性的怒氣就會傷害很多人。聖經也教導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即不要積存怒氣太久。
你會留意到神也有怒氣,在啟示錄內提到七碗就是神的怒氣如碗傾倒在地上。神的怒氣和人的怒氣不同之處,是神的怒氣是為義的緣故,對罪惡所產生的怒氣,所有罪惡在神面前都會令神產生憤怒,因為祂是義,祂本為義,所以祂不容許罪惡的存在,一點點的罪惡也不容許。
但人的怒氣除了對錯以外,最重要還帶著很多受傷的情緒,很多不忿的感覺,很多不被尊重的感覺,這一切情緒都帶進而爆發的怒氣,這些怒氣很多時候會蒙蔽了人的眼睛,令人看不見真正的對錯,往往被這些感受遮蓋了,因而認為錯完全在對方,其實這樣強烈的情緒反映了你覺得很受對方傷害,故此要傾盡一切力量去反抗。
在神看來如此怒氣是受了罪的影響而生的結果,能除掉內心的傷,能除掉內心的不平,能除掉內心的報復,或者爭取對方的認同、肯定等等情緒,都是神需要我們去對付的。雅各在此提到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其實就是指到我們這些內裡的情慾,是我們與生俱來,再加上我們後天的經驗慢慢累積而來的,所說這些邪惡,這些污穢就是我們內裡的情慾反應。
能除去人內心的憤恨,除非人將神的道栽種於心裡,用神的道取代裡面的憤恨,用神的道潔淨裡面的憤恨。人需要安靜到神面前,才能有溫柔的心去領受神的道。一個人在忿怒當中,他不能領受神的道,他只會覺得不平,只會覺得神不公平。所以一個人若長期懷著怨恨,他最後怨恨的對象就是神,因此不要縱容自己,容讓自己有這些感覺強烈到不容神的道這種子在心裡發生果效。
大家若記得耶穌撒種的比喻,有些落在荊棘蒺藜因此不能生長,荊棘蒺藜就是我們裡面這些狀態,裡面很多的不憤,裡面很多的不平,裡面很多的怨恨,這些都令致神的種子不能在我們生命裡成長,發生果效。所以除非你願意在神裡拔掉這些荊棘,拔掉這些蒺藜。拔掉的意思就是你願意將你的生命開放讓聖靈去對付,讓聖靈除去,讓神的道潔淨。當你真的願意開放你的心,你的心能慢慢被改變,在神裡更新改變你靈裡的狀態,心靈的狀態。這點是非常重要,也不是不可能。
有些人以為自己與生俱來如此,沒法改變,其實不然,神的能力永遠大過你的生命狀態,問題是你有沒有信心去接受這改變。當你有這樣的信心時,你就會發現神的能力在你身上顯露出來,神的生命能在你身上成長和改變。所以盼望我們一起在主裡同工,一起學習的時候,將眼目回到自己身上,重新思考你的生命是否能被神的道更新變化,使我們能彼此同工,可以在神裡互相建立。
禱告:
「神阿!感謝祢的義是永遠不變,感謝祢的義是純潔不帶任何邪惡,因此我們需要祢的義來潔淨我們的生命,使我們不再有不憤的怒氣,或者受傷所帶來的怒氣。主阿!求祢幫助我們存著溫柔的心,學習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使我們在主裡面能彼此同心,學習一起認識祢。願聖靈在我中間充滿我們,使我們的心充滿力量,願意被祢改變更新。感謝祢!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親愛的弟兄啊,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約壹 2:7-10
信息分享:
當我們信了主,我們已進入一個屬靈的家庭,我們有天父,所以彼此之間是弟兄姊妹。今天這屬靈的家在地上暫時仍未完全,到有天我們與神永遠同在才是最完全。所以這現今屬靈的家,在這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彼此的相處會產生很多不開心,或者很多誤會。當中也會享受到一些快樂,有很多經驗在其中,其實都是神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生命轉變需要時間,所以在世的日子都是磨練我們的信心,都在磨練我們生命的內涵。
約翰在此教導在主裡面的人要學習彼此相愛,這是神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命令,為何要學習彼此相愛呢?約翰說:「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你可以想像一幅圖畫,當你進入神裡面,黑暗會漸漸減少,神的光會漸漸增加,去到完全,好像一個取代的過程,有天我們去到神面前的時候,這光就完全。
試想像這黑暗逐漸變小,光逐漸變大的時候,而現在我們在這過程的中間。在這過程中間有反覆是正常,在這過程中間有軟弱也是正常的,所以大家不用驚訝那人已是基督徒,為何仍會如此呢?你若明白生命,就知它不是邏輯,用邏輯思考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你要看生命本身的狀態,它的成長中經歷過什麼?受過什麼創傷…等?再加上他在主裡的追求用了多少心?這些因素加起來就是他今天表現的狀態。
約翰警告說:「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是說一些人生命中虛假的狀態,這樣的人是否真的信主,其實是一個疑問,若這人說自己在光明中,在神裡面時,但仍然恨他的弟兄。為何會出現恨呢?他很多時會回答說對方有問題,所以不喜歡他,對方做了些得罪他的事,所以不喜歡他,慢慢地這不喜歡漸漸加強成為內心的恨。
其實當你真的認識生命,就發現恨的存在不在於對方,恨的存在是在你自己裡面。為何恨會在你裡面?因為你裡面的罪性,所以存在恨。恨與愛永遠對立,若你有神的性情中的愛,這恨就會漸漸減少。如果你裡面有很強的自我,仍然堅持自己的罪性,你的愛會漸漸減少,兩者不會同步增長。就像光明和黑暗,光明來到,黑暗就要退去,所以一個真的活在光明中的人不可能存在黑暗。
約翰解釋若然人在這狀態,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換句話說他整個生命仍然被罪惡所控制。今天我們偶爾軟弱犯罪不是問題,但若我們不斷重複犯,那些恨不斷重複累積在我們心裡,這就成了問題。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願意開放我們這部分的生命讓神的光進入,這是非常值得我們面對的部分。因為你若仍然累積這恨,仍然不肯開放這部分被神光照,你對任何人都很容易懷有恨,因為曾傷害你的人會有相同的影子在其他人發生在你裡面,所以這恨會不斷重複在不同的人表現出來,你的生命會被捆綁在這恨裡面,有日這累積多至令你生怨恨因而離開神。
所以約翰才說:「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如果一個人真住在神裡面,慢慢他會有能力放下這恨,慢慢去接納,慢慢去愛,當一個人慢慢如此轉化,沒有甚麼事會令他離開神,或者令他信心軟弱。你會發現很多信主的人信心後退也是與他受傷的經驗有關,所以一個人堅持著裡面的受傷,不肯去面對的話,這慢慢會變成恨,因而絆倒離開神。
所以約翰說「愛弟兄」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你是否在神裡面,這是無法隱藏,也無法自欺欺人。你內心有沒有這份愛,你不要以為可以假裝,一個瞬間的眼神可以顯露你的憤怒,顯露你的憎恨,除非你裡面有改變,這些眼神才不會存在。間中的語氣已反映你的怒氣,反映你的恨,除非你化解了這些怒氣,這些語氣才不會出現。
當你明白這點,我們努力要做的就是每天住在神裡面,讓神充滿我們,我們又願意打開生命去面對的時候,就發現這些感覺會逐步過去。這是不能用言語、邏輯去解釋或理解,因為這純粹是你的經驗,這經驗就是光來到,黑暗就要退去,愛來到,恨就要退去。所以你不用問什麼,只要繼續在神裡面開放你的生命,慢慢恨就會退去。就如約翰說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最重要是繼續讓真光照耀在你的生命裡面。
在這屬靈的家裡面,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你的生命有沒有改變,有沒有改變成神的性情,能流露出基督的愛,這是在屬靈的家裡面,最重要的成熟標誌,盼望我們被此努力追求成長,使牧人之家裡面每個弟兄姊妹都有這很強的標誌,就是神的愛在我們中間,使我們能用生命見證我們的主。
禱告:
「神阿!感謝祢!在祢裡面不會有恨,感謝祢的愛是完全。主阿!求祢幫助我們勇敢去面對心中的恨,即使只有一點點不喜歡,求祢幫助我們去化解這不喜歡,因為一點點不喜歡可以發大成為恨的種子,求主幫助我們用祢的愛去化解這一點點不喜歡,使我們真的在基督裡面不斷更新改變,使我們的愛能慢慢成熟。主阿!求祢祝福我們眾人,使我們繼續持守這光,持守這真理,使我們活在祢裡面,彼此相愛。感謝祢!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 2:1-4
信息分享:
保羅這段經文是針對當時在羅馬的猶太人,猶太人是一班很自豪甚至驕傲的人,因為他們自認有神的律法、神的揀選,所以永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屑與外邦人同檯吃飯、不屑與他們交談也不屑與他們交往。保羅當時突破了猶太人這很重要,很根深蒂固的觀念。保羅在此特別指出,當猶太人覺得自己有律法可以指責對方的不是的時候,其實你沒有這資格,你有律法不代表你可論斷或者審判。
一個人信主年日越久,知道聖經越多,慢慢亦會陷入好像猶太人的危機裡面,我們慢慢以為自己已經做到。猶太人的自義是因為以為自己已守了這些律法,所以不會檢視自己裡面真正的動機。信主年日越久這危險就越高,會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沒有大的問題,只是更容易看到對方的問題,因你所知的多了,漸漸很容易不自覺定了對方的罪,論斷了對方。
保羅在這兒提出嚴重的警告,他說:「無論你是誰」或說:「你這人哪」其實是用了責備的語氣,你為何論斷人,你和別人沒有分別,你所做的沒有分別,如果這樣又怎能逃脫神的審判呢?若說刻意論斷對方,你我未必會這樣做,但不經意論斷對方這樣做卻常常犯了。
當有問題,有衝突發生的時候,處理的方式很重要,首先安靜在神面前去思想自己有沒有犯錯的地方,要先檢視自己裡面的動機,不要先看別人,要先看自己。當看到自己的問題,你就懂得怎樣去祈禱,若不能看到自己的問題,你的禱告就成為一個審判,審判了別人。又或者你在檢討的過程,同樣看到對方的問題,但我要提醒:第一,不要比較,不要比較他的問題比我的嚴重,所以我沒有大的問題。我常說一點點的錯仍是錯,在神眼裡不分大小,千萬不要比較他錯得比我厲害,所以他要先認錯,在神眼裡沒這回事。
第二,在雙方的衝突裡面不要想我沒有錯,是他錯,在理據上是他錯,這件事上我是對的,但忘記了另一個錯,不在理據而是在態度上。事情的發生通常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關乎對與錯問題,這是很容易分辨,大家都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因此誰對誰錯很容易知,不知的另一部分,往往自己不知的就是態度,態度包括你的眼神,你的言詞,你的語氣,若果理據是對,態度是錯,其實仍然是錯。
你看耶穌來到地上,祂不是來責備罪人,耶穌反倒虛己,死在十字架上。態度很重要,很多時我們忽略了態度,只是爭論誰對誰錯,但看不見態度,其實仍然是錯。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在我們裡面,我們的態度上,我們的眼神,我們的面色上,我們的言詞上,有沒有錯?若果有,其實我們和對方的錯沒有分別。
另一點,即使全是對方做錯,你一點問題也沒有,事情的理據和態度上都沒錯。我個人處理步方式也不會責備對方,我只會默默的為對方的生命禱告。我越來越發現不是你說了對方錯,他就知錯,往往需要讓對方有空間,有機會安靜下來才能發現自己有點錯。中國古語有云「口服心不服」,你可以駡到對方無言可答,但他的心是否真的服呢?其實不會,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更多隱藏性的傷害。
故此聖經教導要以溫柔的心去勸戒,不是責備,這是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懂得為他祈禱,你要懂得甚麼時間才適合去勸戒他,並且要用溫柔的心。當你明白這一點,並且能做到,就顯明你尊重神在你們中間。什麼人是敬虔人?敬虔就是你在這些事上真的以神為首,你以神去衡量自己生命裡的對與錯,衡量自己態度上的對與錯,然後安靜在神面前處理自己。
有衝突的時候,不是自己去審判對方,而是以神為首,讓神作出審判。我曾多次說寧可讓步,聽憑主怒,這就是讓神去定奪。當你能做到這點時,你和人的關係能改善,你就能和諧地與更多人合作,因為你是一個敬虔人。但這樣的心不是口中說說就能做到,是要你的心真的完全順服下來,真的願意悔改,悔改就是從今以後我不再用從前的方式處理問題,我不再用從前的態度面對問題,以後我會以神的方式,神的態度處理問題,這才是悔改。
若悔改之後仍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態度,一次又一次改但仍重複犯,這不是悔改,悔改是你真的很深體會神在你生命中的工作,你願意順服神的帶領。盼望我們在這功課上能更深的學習,當我們能更深的學習就能與人建立更深的關係,更和諧的關係,更能合作的關係,在主內做到合一的關係,這是我們需要努力邁向的目標。
禱告:
「神阿!感謝祢在我們中間,是我們的神,我們沒權去論斷人,亦沒權去論斷自己,因為祢是神,我們屬於祢的時候,我們沒權論斷自己,亦沒權去論斷別人,求祢在我們中間彰顯祢的審判,彰顯祢的真理,教導我們更多的謙卑,教導我們更多的順服,以致祢所有的恩慈,祢所有的寛容,祢所有的忍耐都能在我們身上顯露出來,求祢賜福我們,使我們的生命真的能徹底更新變化,使我們成為強而有力的生命,在這世代成為明光,照亮我們身邊的人。主阿!感謝祢!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我在他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地提到你們;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 1:8-12
信息分享:
在傳福音的工作,作為傳道人最開心,最得安慰莫過於信主的人他們的信心能堅固、能站立得穩,這就是保羅寫羅馬書給羅馬的弟兄姊妹時心裡最強烈的感覺。如果將當時福音的環境和今天比較,保羅所面對福音的環境實在非常困難,當時並沒有一本完整的聖經可以給大家一起查考、一起思想、一起討論,所以外邦的信徒完全靠保羅的教導,完全靠保羅的說話,可以說外邦的信徒的信心和保羅的教導都是非常艱難。
所以當弟兄姊妹的心真的向著神,真的靠著耶穌時,他們的信心能堅固,這對保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和安慰。雖然艱難,但是看到生命的改變、生命的進步,他的內心有很大的喜樂和安慰。保羅在這兒提到在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他是不住提著這班弟兄姊妹,不斷為他們禱告,很明顯為何保羅看到他們的信心有進步,就有很大的喜樂,因為他真的用心工作、用心傳福音、用心關心弟兄姊妹靈裡面的狀態,所以聽到他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時,保羅為他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他們在神裡面能夠堅固。
其實在信仰的歷程裡面,人的生命不斷改變、不斷的起起伏伏,能持定繼續努力在神的話語上、神的信心上,不斷被建立的人,其實並不多。除非你能堅定抓著這方向,堅定且忍耐繼續追求,你才能不斷在信心上跨越。從前覺得有些問題很艱難,相信神很艱難,當你跨越之後,你會發現原來真是可以看到神的作為,可以用信心跨越,你就覺得不是真的很困難。但接著你又面對一個更大的艱難,在信心的挑戰上,你會發現神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裡面,不斷提升磨練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們不用懼怕,當我們能在這方面彼此勉勵的時候,彼此在信心上堅固的時候,這就成為我們最大的力量和安慰。
當保羅留在羅馬時,他深入教導他們因信稱義的道理,詳細講解如何面對他們的罪,當人在生命裡能克服這一切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不斷更新和改變。當大家回顧你們信了主的年日,大家都能看到對方在信心上的轉變,看到信心在裡面的成長,所以要為對方快樂感謝神,我們彼此同得這鼓勵的時候,更加能在當中彼此支持,所以信心的歷程不是一個人獨自走,而是一班人互相勉勵,在不同的艱難裡面仍然堅定向神,倚靠祂,這是我們要堅定學習的地方,盼望我們在靈裡更多彼此支持。生命的承擔、生命的支持就是事奉,是最重要的事奉,我們在神面前要有這樣的事奉,才能建立福音真正的工作、真正的生命工作。
禱告:
「神阿!感謝祢在我們中間,有祢的話語堅定我們,雖然我們的信心不斷被考驗、不斷被挑戰,但我們相信靠著祢,我們的信心就可以不斷成長、可以改變,亦都深信彼此間能互相鼓勵和幫助。願祢的靈在當中扶持我們,叫我們的心能堅定不移的倚靠祢,無論在任何日子、任何環境裡面,我們都能深信祢的愛、祢的保守、祢的帶領。主阿!願祢與我們同在,祝福我們眾人,讓我們同心在祢面前有成長、有改變。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
下載此靈修信息: http://sdrv.ms/1fravBq
經文: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 5:13-15
信息分享:
今個月思想的主題是發揮同工的果效,如果從人的罪性來說,互相合作,彼此同工是沒有可能的事。在罪性中,人永遠都認為自己那一套才對,自己的態度是對的,自己的理由是對的。當自己的眼睛被罪蒙蔽了,覺得自己完全對,就沒法與人有良好的關係,沒法與人同工,沒法與人合作。所以合作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合作是需要每個人都放下自己,無論對錯都要放下,才能有機會合作完成事情。在神的事工裡,這點要求更高,不單要放下並且真的要用愛去服侍。
保羅說:「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在加拉太書第五章第一節保羅很清楚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原來我們信耶穌之前我們是不自由的,我們被罪惡所捆綁,被情慾所捆綁,當我們信了主,耶穌將我們從罪中釋放,因為祂已替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罪不能再控訴我們,我們裡面開始有平安。另一方面聖靈的來到,引導我們進入神的性情裡面,我們便有了選擇,可以放下我們的情慾,選擇神的性情,這就是自由。
換句話說,我們是有能力去選擇自由,有機會得到平安,以前沒有但現在有,因為我們蒙召是要得自由。所以,當我們從罪中得了釋放,可以選擇向神的方向行,我們就能夠開始追求神的性情,開始彼此服侍,這是神非常渴望屬祂的人彼此服侍很重要的方向。故此,耶穌臨離開門徒前,祂吩咐門徒彼此相愛,祂在客西馬尼園最後的禱告要信祂的人彼此合一,這一切因為每一個罪中釋放的人不該再被罪捆綁,互相指責,互相殘殺。
其實人心裡面因為罪帶來的傷害,或者自我裡面尚有很多地方未完全時,人為了保護自己,他懷了很多不能控制的情緒,或者有保羅所說的情慾事情就如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這一切破壞了彼此間的關係。所以你留意到真正做好一件事情,或者關係建立得很好,不在於你做對或是做錯,在愛裡對錯根本不重要,能夠感動人心不是你堅持你做得多對,而是你願意放下你的權利,放下你的對,你才能用愛心服侍。
生命裡面真的要學習互相接納,包容和忍耐,你接觸一個人越親密就越發現他越不可愛,怎樣才能克服這不可愛的感覺?惟有你回到神裡面,用神的愛去包容和接納才能重新上路,可以重新合作,可以重新服侍,目標是仍然望著神,不是自己也不是對方。所以保羅提到生命裡彼此服侍,他說全律法裡就是以愛人如己為核心精華,我們就是如此互相建立,這就是神裡面最重要的誡命。
若你真的認識聖經,就留意到聖經所說並不人說的是非對錯的觀念,聖經所說的十誡或者律法,都是以愛神,愛人為基礎,所以盼望我們之間:第一、彼此服侍不是去做事,是為生命去服侍。第二、在服侍的過程中以愛為先,以關係為先,故此我們要很小心我們的說話,我們的態度,我們的反應,在這操練的過程慢慢神的性情會顯露在我們生命裡面。
另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保持在神裡面的自由,不要再陷入罪的情慾裡面,重新受到轄制,被一些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等轄制,你要從當中釋放出來,你的生命才能享有真正神的自由,當你裡面有這樣的寬容、自由,你才能流露出神的愛在人當中,在自己裡面,盼望這個月的思想真的淨化我們的心靈,亦重新學習彼此欣賞、彼此服侍。
禱告:
「神阿!感謝祢在十字架上拯救了我們,叫我們在各樣的情慾裡得到自由。主阿!求祢幫助我們堅決的走祢生命的路,不要重回被捆綁的狀態。主阿!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學習彼此相愛,使我們在神裡面互相建立,不單建立主內肢體也建立很多身邊未認識你的人的生命。願祢使用我們每一個人,在牧人之家裡面,在家裡,或者在朋友當中,也能學習生命的服侍。因為在祢眼裡面生命比一切更重要,求祢祝福我們,使我們的生命不斷的成長,不斷被祢的話語更新改變,以致我們的生命能成為合祢用的器皿去流露祢的愛,流露祢的祝福給我們身邊每個人。感謝祢!聽我們祈禱,是奉靠主耶穌名求,阿門。」